云原生架构下,由于应用的服务数量多、访问关系复杂、访问路径长,使得可观测性变得越来越重要。然而传统的可观测性实现方法大多依赖于服务主动暴露指标、主动输出追踪 Span,这一方面为开发者实现可观测性带来了巨大的工作量,另一方面也直接导致服务访问路径上全栈可观测性的缺失。
eBPF 作为一项火热技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,我们清楚 eBPF 的一个绝佳使用场景就是实现可观测性。但是现有的解决方案多聚焦于实现基础设施本身的可观测性,缺乏应用视角,也缺乏与应用自身指标、追踪等数据的关联。eBPF 的一大优势在于它的零侵扰性,我们能否充分享受它带来的红利,在零代码修改、零配置修改、零进程重启的优势下,跳出基础设施视野,将它用于实现云原生应用的可观测性?
(3 月 22 日 – 3 月 28 日) 我们和大家一起探讨关于如何借助 eBPF 零代码修改实现云原生应用的可观测性的话题。
可讨论的问题包括不限于:
- eBPF 的使用条件
- eBPF 对应用性能的影响
- eBPF 使用过程中的风险
- eBPF 实现应用可观测性的典型收益
- eBPF 能绘制应用调用拓扑吗
- eBPF 能绘制分布式追踪火焰图吗